第七十六章_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
笔趣阁 > 我用种田帮反派稳定边关 > 第七十六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七十六章

  第七十六章

  伊屠藉和乌鞮两人再次分兵之后,率先取得进展的是伊屠藉旗下的军队。

  伊屠藉一部的目标一直都是灵州,他本想在攻下距离灵州最近的毛卜剌堡后,直取灵州,但因实际情况的不允,最终选择绕道而行。

  十月九日,距离灵州五十公里外的两处军事要塞被破,伊屠藉以此为据点,对毛卜剌堡发起猛攻,艰难抵挡五日后,眼看城池再守不能,守城将领下令撤退。

  最后一批人临撤走之前,烧毁了搬不走的武器和粮草。

  由此,伊屠藉彻底占领了灵州附近的几大要塞,并据此对灵州形成了三面包夹之势,而唯一看似他暂且无法插手的灵州后方、北地郡内部,实则,也在悄然动作着。

  前线的战况、伊屠藉的令谕,早就通过台面下的渠道递到了西北境内的钉子手里,他们想尽办法与之配合。

  其中,地位最高的莫过于北地郡都尉杨允成了,身处他这个位置,是可以插手粮草事宜的。若说之前苦于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可以出手,如今,灵州被困,几乎可以说是天赐良机。

  很快,他再次安排人手往灵州运送粮草时,提前去信告知了伊屠藉运粮的路线和时间。

  结果自不必多说,那批粮草如他所愿地落入了伊屠藉的囊中。

  卫蓁了解到这一点后,就一直想着看能不能从后方做些什么。

  如此几番,底下猜疑声渐起,杨允成率先拍桌,恨声道:“定然是城中出了细作,给我查!一定要把这个人找出来!”

  灵州的粮草存量确实不多了,按正常情况消耗,只够坚持月余的。

  卫蓁想了想,转而问元畴:“你,或者骆郡守,能否帮忙把粮草送进去?”

  现下,正与元畴讨论这件事时,骤然听闻底下人传来的灵州被困的消息,一时间,她心中闪过诸多念头。

  彼时,卫蓁正在侯府内与元畴商量商队接下来的去向。

  元畴摇头:“这次是北地郡内部出了岔子,骆大人鞭长莫及,至于我……也不行。”

  好在,卫蓁原先派去灵州运送军饷的人在回程的中途听到了一些风声,知道灵州的补给线被卡住了。于是,队伍中的一人快马加鞭地返回凉州,将这一情况告知与卫蓁。

  这次,她本来是要与元畴谈论糖的相关事宜的,结果两人说着说着就拐到了匈奴骑兵的补给形式上去了。

  十月中上旬,她地里的甜菜成熟并且全部收获了,在原材料充足的条件下,糖坊扩张,再次招工,并加大了糖的产量。

  “灵州?”

  此外,他们还会从西域诸国获取一些其他必要资源。

  她记得……燕景行去的就是灵州,既然如此,应该早有安排才对,可如今的情况,不知是出了意外,还是燕景云计划中本就有的一环。

  如果真的出了什么意料之外的情况,就这么听之任之下去,只怕后果不堪设想……

  之后的几次运粮,结果与此次亦无二致。

  她这才知道,原来,匈奴骑兵在外征战期间,除了自身携带的不多干粮外,还会有专人赶着驽马在后方放牧,一方面是可以为大军更换、照料马匹,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大军提供牛羊肉食等供给。

  郡守得知此事后,满腹心事地来找他商议,他亦是一脸愁容以对,实则心里早就乐开了花。晚上窝在床榻间,掰着手指头数,看灵州内的粮草还能坚持几天。

  他叔父是替侯爷整理消息、搜罗情报的,按说北地郡如果真出了钉子,叔父那里多少会有线索。但侯爷的要求是,一旦从暗线脱出,就不能再找以前的同僚探听消息。因此,他是不能找叔父细问的。

  卫蓁继而问:“如果我们筹集一批粮草,从头到尾都只有自己人知道,不让北地郡那边插手呢?”

  元畴略微想了下,道:“很难,暂不说大批粮草的运送无法真正做到掩人耳目,就说北地郡那边,出了这种事,现在肯定是戒严的状态,所有的人和货物在关卡处都会被查的。”

  卫蓁:“要是持有我的钤印或者侯爷的令牌呢?”

  燕景云曾给过她一个令牌,告诉她,持此令,西北无不可去之地。而她的钤印,则代表她本人,代表皇室。

  两相叠加,应该没人敢查她的东西吧。

  元畴很快答道:“如果这样的话,倒是可以。”

  问清楚后,卫蓁果断定下:“那就这么办吧,你带着商队去西域,从那边入手,看能探听到多少伊屠藉的情报。我会好筹集粮草,让人带着钤印和令牌前往灵州。”

  在她看来,要解灵州之围,无非从两方面下手,一个是伊屠藉,要么让他后方出岔子,使其自顾不暇,要么以武力破开他的包围线。

  另一个则是扫清内部的钉子,至少要让他们无法插手相关事宜。

  这两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困难,因而只能双管齐下,以待其效。

  即使有粮草和人手,也能避开北地郡内的查探,但到了灵州附近时,总有碰到伊屠藉军队的可能,所以,她还需要一点武力支援。

  卫蓁叫了郑远过来,对他说:“你亲自去见武库令程大人,问他……进展如何?”

  郑远领命,与元畴一齐退下,出门后,径直前往武库署。

  武库署是存放武器装备的地方,也负责发放兵器甲胄等事宜,按说以如今前线的军情,这里应该是极为忙碌的,可郑远一路走来,署里竟算的上散淡,人都少见。

  正堂里只有一个人,看着年纪不大,与武库令其人对不上号。

  郑远在堂前高声问道:“请问,武库令程大人何在?”

  那人的目光从手里的籍册移到郑远身上,回道:“近来程大人不见客,有事可与我说。”

  郑远:“我受仪安公主之命,要见程大人一面。”

  四目相视片刻,年轻人起身,带着郑远往后院走。

  他边走边解释道:“这一个多月以来,程大人带着人不知道在后院忙些什么,你也看到了,署里人少到清净,皆因此而起。只是他近来愈甚,几乎到闭门不出的地步了,送去的饭食也好几次没见动过。虽说你有殿下口令,但今日去了,不一定能见到他。”

  郑远微微皱眉,没说话。

  他性子向来正直,看不得有人在值期间如此玩忽职守。待会儿就算是破门而入,他也要把那位程大人给揪出来。

  两人心思各不相同,说话间就已经到了后院。

  结果,远远地就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,不知道在干些什么。

  郑远加快脚步,正想上前,好好见见那位程大人。

  忽地,只听“嘭”地一声,白日惊雷,地面都为之颤唞。

  郑远稳住身子,还在想莫不是哪里地动了,却见那群人如疯了一般,又蹦又跳,鬼吼鬼叫地。

  “成了!成了!天佑我大周啊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xx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xx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